每周一药之山豆根
治疗喉痹的“山豆根”
传说,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时游历全国,当他来到广西时,当地持续的高热天气使他咽喉疼痛,严重时甚至不能言语。某天,李时珍上山寻访药材时,发现了一株似槐非槐的植物,就在此时,他遇到一位药农,正欲上前询问,但因为咽喉疼痛,不能言语,十分着急。药农看到李时珍,又看了看他的咽喉,便将这株植物连根拔起,将根洗净,用刀切下一片让他含着。没多时,李时珍便觉得嗓子好了很多,也能言语了,这让他高兴万分。他立即向药农询问这植物叫什么名字,药农告诉他,这药苗蔓如豆,八月采根用,于是当地人都叫做山豆根,用来治疗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等。于是,李时珍便将这药的详细产地和功用都记录了下来。在后来的寻访当中,他又详细记录了这种药材能够治疗急黄和痢疾等功效以及简便使用方法。
01
小试牛刀
1.山豆根原植物属于哪科?(单选)
A.小檗科
B.蓼科
C.豆科
D.蔷薇科
2.中药山豆根选自原植物的什么部位?(单选)
A.根部
B.根和根茎部
C.种子
D.叶
3.山豆根的功效不包括下列哪项?(单选)
A.生津止渴
B.解毒
C.消肿利咽
D.清热
4.下列图片中的哪一幅是山豆根的饮片图?(单选)
A
B
C
D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C B A A
02
饮片辨识解析
A 山豆根饮片 本品呈不规则的类圆形厚片。外表皮棕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B北豆根饮片 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厚片。表面淡黄色至棕褐色,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纤维性,中心有髓,白色。气微,味苦。
C 葛根饮片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粗丝或边长为0.5~1.2cm的方块。切面浅黄棕色至棕黄色。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D 板蓝根饮片 本品呈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淡灰黄色至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03
药典之言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04
群经见智
功效:
《药性切用》:性味甘寒,入心肺而泻热解毒,为咽痛喉痹专药。
《玉楸药解》:清利咽喉肿痛,一切疮疡疥癣,杀寸白诸虫。
《顾松园医镜》:止咽疼而善治喉间诸疾,解诸毒而能消肿痛诸疮。
《得配本草》:泻实热,解痘毒,清咽喉,降心火。
《本草乘雅半偈》:主解诸毒药,止痛,消疮毒肿,除发热咳嗽。
《本草新编》:止咽喉肿痛要药,亦治蛇伤虫咬。然只能治肺经之火邪,止咽痛实神。
《医学入门》:山豆根甘寒解毒,急黄热嗽用宜先,咽喉肿痛含津咽,五痔头疮和水研。
《本草害利》:苦寒泻心火,以保肺金,去大肠风热,解咽喉痛蛊毒,消诸肿疮疡,喘满热咳,泻热解毒,治热极所致之病。
《本草求真》: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缘少阴之脉,上循咽喉,咽喉虽处肺上,而肺逼近于心,故凡咽喉肿痛,多因心火挟其相火交炽,以致逼迫不宁耳!治当用此以降上逆之邪,俾火自上达下,而心气因尔以除,且能以祛大肠风热。
《本草便读》:解肺家结热之邪,化痹宣痈味最苦,杀蛊毒诸虫之积,通肠消胀气纯寒。山豆根苦寒入心,泻热解毒,心火降则肺金清,故一切喉证之属于火者,得苦降之性,自然热除病退,清肃之令下行矣。
《本草图经》:生剑南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万州者佳,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用,今人寸截,含以解咽喉肿痛,极妙;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石鼠食其根,故岭南人捕石鼠,破取其肠胃曝干,解毒攻热,甚效。
配伍:
《本草易读》:喉风急痛,牙闭,同白药子煎含咽。
《药鉴》:佐连翘能消热毒,臣甘桔又治咽喉。
《得配本草》:同橘皮,治霍乱吐痢;同白药子,治喉风急症;龈肿齿痛,捣汁含咽。
《本经逢原》:含之咽汁,解咽喉肿痛极妙;或水浸含嗽,或煎汤细呷,又解痘疹热毒及喉痹药皆验,盖咽证皆属阴气上逆,故用苦寒以降之。
《本草择要纲目》:含之咽汁,解咽喉肿毒极妙;研末汤服五分,治腹胀喘满;酒服三钱,治女人血气腹胀,又下寸白诸虫;丸服止下痢;磨汁服止卒患热厥心腹痛、五种痔痛;研汁涂诸热肿、秃疮、蛇狗蜘蛛伤。
禁忌:
《顾松园医镜》:大苦大寒,宜中病即止。
《本草便读》:脾胃虚而大便不实者禁之。
《得配本草》: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禁用。
《本草撮要》:惟脾虚胃弱者忌,食少便溏受寒者尤忌。
《冯氏锦囊秘录》:若食少泄泻,虚火上炎,而咽喉肿痛者忌服。
《本草害利》:大苦大寒,脾胃所恶。食少而泻者,切勿沾唇,虚人亦忌。
《本草新编》:故治实火之邪则可,治虚火之邪则不可也。倘虚火而误用之,为害非浅也。或问山豆根泻喉痹之痛既神,凡有喉痛而尽治之矣,而吾子曰宜实火,而不宜于虚火。虚实何以辨之乎?夫虚实亦易分耳。得于外感者为实火,实火者,邪火之实也;得于内伤者为虚火,虚火者,相火之虚也。虽二火同入肺经,而虚实各异,实火宜泻,用山豆根泻之,苦寒以正析之也;虚火宜补,亦用山豆根苦寒以泻其火,则火且更甚,壅塞于咽喉之中而不得泻。必须用桂、附甘温之药,引其火以归源,下热而上热自消也。
1.开篇故事来自《告诉您每一味中药的来历:讲故事学中药》张健
2.饮片辨识解析:2020版中国药典
3.照片来源:
A 山豆根饮片 http://www.tcmdoc.cn
B 北豆根饮片 https://www.taobao.com
C 葛根饮片 http://www.lljyygs.com
D 板蓝根饮片 www.lljyygs.com
推 荐 阅 读
每周一药之鱼腥草
2-26 特稿
每周一药之蒲公英
1-15 特稿
每周一药之紫花地丁
1-29 特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编辑 | 666小分队
排版 | 滕宇
给北中医点个“赞”,再点个“在看”吧!